共同市场

更新时间:2023-02-12 01:30

共同市场。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成员国之间废除了商品贸易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并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征收共同关税,还规定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等)可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

简介

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其特点是成员国间完全取消关税壁垒,并对非成员国统一关税,成员国之间资本劳动力自由流动

共同市场比关税同盟更进一步,它也允许参加国之间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欧盟于1993年年初实现了共同市场。

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是在成员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的对非成员的关税,并允许生产要素在成员间可以完全自由移动。

主要区别

经济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实现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经济联盟的显著特征是,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实现为保证市场一体化顺利运行的政策方面的协调。这种政策协调包括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汇率政策的协调。这种政策协调,从根本上有助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的顺利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成员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某些调整方向,或调整程度的不一致给市场一体化正常运行带来的干扰。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更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参加这种一体化组织的国家不仅要时常让渡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干预,还要将政府干预或调节经济的主要政策工具上缴给超国家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些一体化组织更进一步,还要实现货币联盟。现实中比较典型的经济联盟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市场

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orMercosul,西班牙语:MercadoComúndelSur、葡萄牙语:MercadoComumdoSul;下简称共同市场)是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委内瑞拉巴拉圭南美洲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TradeAgreement,RTA),1991年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及巴拉圭四国签订《亚松森协定》,并于1994年增修《黑金市议定书》,确立共同市场组织架构。成立宗旨为促进自由贸易及资本、劳动、商品的自由流通。

共同市场源于1985年,阿根廷总统劳尔阿尔冯辛及巴西总统荷西萨尔尼签署的两国整合、合作及发展协定(ProgramadeIntegraciónyCooperaciónEconómicaArgentina-Brasil)

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取得准会员资格,委内瑞拉于2006年6月17日签署会员协议书,并于隔月成为会员国。该组织有整合中南美洲的使命。

共同体

意义

两岸产业共同市场欧洲共同体旧称欧洲经济共同体,别名共同市场。欧洲国家为促进欧洲经济联合而建立的经济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其宗旨是促进法国和德国之间的持久和解,发展各成员国的经济,使之形成一个大的共同市场,试图建立西欧国家的政治联盟,缓和它们彼此间发动战争的恐惧心理。自50年代起欧洲共同体所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在促进西欧贸易和经济繁荣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根据一则《罗马条约》于1957年正式建立的,其宗旨是促进:

①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②建立一个单一的对非成员国的商业政策;

③最终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运输系统、农业政策和一般经济政策;

④取消私人和政府所采取的限制自由竞争的措施;

⑤保证成员国之间劳动力、资本和工商企业家的流动性。共同体最初的成员国有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意大利西德。英国(联合王国)、丹麦爱尔兰于1973年加入,希腊于1981年加入,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986年加入。以前的东德作为统一的德国的一部分于1990年被接纳加入。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参加了欧洲联盟,于是也加入了欧洲共同体。

主要内容

1955年在西西里岛墨西拿会议上曾讨论过建立西欧共同市场的计划,最后于1957年3月签订条约,1958年1月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运作。欧洲经济共同体有4个主要的机构:委员会、部长理事会、法院和欧洲议会;后2个机构还要处理欧洲共同体其他2个分支部门——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有关事务。

从一开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成员国对其他成员国出口所征收的关税和所实行的定额。因此,1959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便实行首次降低内部关税;这一举措证明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方面卓越有成效,以致到1968年7月所有共同体内部关税毕已取消。在1958~1968年期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额增至4倍。同时,欧洲经济共同本已采用共同的外部关税,其所有成员国从非成员国进口货物时征收统一的关税。

1962年共同体确定了一项共同的农业政策,其中包含有共同担保价格的体制;这种体制可防止从共同体外部低廉市场进口农产品,对共同体内部农产品提供保护。鉴于价格支持花费甚大和农产品生产国颇有怨言,1979年共同体同意逐渐消除农业补贴,代之以干预价格以防农产品价格降至固定水平以下。

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7月1日,它是合并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而组成的。以前这3个单独的组织各设自己的委员会(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委员会称作“最高当局”)和自己的理事会。合并后设有单一的“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和单一的“欧洲共同体部长理事会”。其他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也在欧洲共同体的名义下进行了合并。

1993年欧洲共同体成为建立欧洲联盟的基础。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共同体改名为欧洲共同体。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彼此之间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经济上生产高度发达,各国之间的经贸交往密切。这些共同点为欧共体的成立提供了可能性。一战后,欧洲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建立欧洲联邦的设想,1922年奥地利的卡莱吉宣扬泛欧运动,1929年法国总理白里安提出了共同市场的概念,但在当时列强争霸的形势下,联盟没建成,反而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二战后,西欧所面临的特殊的环境,为欧共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出现背景

一、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战后,生产力大大提高,这时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这就使西欧六国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为国际间的协调提供了基础

二战后,各国为协调经济,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干预经济的体制日趋完善,这就为国际间的协调准备了条件。国际间的协调实际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则在国际间的运用。

三、战后国际形势与西欧地位的变化促使西欧走联合之路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痛感苏联的威胁,不得不依赖美国的保护,这又导致了西欧与美国之间的政治的不平等,经济上受约束,失去了往日的大国地位。他们认识到单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与美苏相抗衡,因此只有加强各国之间的联合,才能维护他们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迅猛发展,使得要求联合的呼声更为强烈。

四、美国战后初期的对欧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的联合;主要是指战后初期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时候,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求西欧各国联合起来向美国提出一个总的援助计划,并且要求承诺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政治上允许西德加入北约,在大西洋内部解决了重新武装德国的问题,这就缓解了法国对重新武装德国的恐惧感,使法德之间的关系缓和下来,有意无意的加速了欧洲的联合。

1957年3月29日法、意、荷、比、卢、西德六国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署了两个条约,即《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统称《罗马条约》;六国先后批准,于1958年1月生效。《罗马条约》没有规定期限和退出条约的程序,却有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一条约的条文,这是开放性的条约,这也说明西欧六国把共同体看作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欧洲一体化的基础和起点。

加勒比

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CaribbeanCommunityandCommonMarket--CARICOM)是加勒比地区经济组织,是根据巴巴多斯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牙买加总理1973年7月签署的《查瓜拉马斯条约》于1973年8月1日正式建立的。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取代了1968年成立的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秘书处设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

共同体的目的是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勒比共同市场进行经济合作;协调成员国外交政策;在卫生、教育、文化、通讯和工业等领域提供服务和进行合作。

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为最高决策机构;共同市场部长理事会由成员国指定的部长组成;共同体秘书处为常设工作机构;共同体下设11个部长级常设理事会:卫生、教育、劳工、外交、财政、农业、矿业、工业、运输、科技和旅游等。成员共13个(至2004年11月):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伯利兹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圭亚那、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蒙特塞拉特、苏里南。原有成员15个。2004年2月,海地前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后,加共体冻结了海地的成员资格。而牙买加则因允许阿里斯蒂德暂时避难也被停止成员资格。

两岸

共同市场两岸共同市场为2001年间,由台湾知名政治人士萧万长所提出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真正落实宣示于2005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签订之连胡公报,其中“两岸”指的是中国大陆与台湾。

中国国民党与台湾部分重要民间企业积极推动的两岸共同市场政策,宣称可积极为台湾找到经济出路,并解决两岸间政治、贸易及产业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以台湾执政党民进党为主的该政策反对者,则认为两岸共同市场实际为一中市场的翻版,并认为该政策将造成“盲流充斥台北公园”、“台湾将离岛化”等后遗症。

参考欧洲联盟的两岸共同市场,其最终目的在于从经济上统合逐步走向政治上的统合。该政策认为:欧盟的发展亦从煤钢协定渐次发展到现今欧洲共同市场。此经验亦可作为两岸共同市场的根基,前提为淡化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政治差异,完全寻求经贸合作。提倡共同市场的人认为,该做法可以摆脱台湾与中国大陆间的政治力牵扯,并让双方面于和平安全及互惠原则下,降低经贸往来的障碍与成本。同时,也可解决实施戒急用忍与大三通所带来的问题。

就细节实践上,两岸共同市场重点实为: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经济全面交流,并藉由该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详细内容则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的海空直航、加强投资贸易往来、农渔业合作、台湾农产品于中国大陆内销合作并共同打击经济犯罪

中美洲

中美洲共同市场是中美洲五国组成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960年12月13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签订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通称《马那瓜条约》),条约于1961年6月3日生效。1962年7月哥斯达黎加也签署了该条约。上述五国于1962年8月2日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签订建立中美洲共同市场协议,中美洲共同市场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中美洲的经济一体化,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逐步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统一对外关税,最终实现地区贸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 中美洲经济理事会是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由成员国经济部长组成,总负责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协调与合作。执行理事会负责执行总条约的规定和经济理事会的决议。 中美洲共同市场建立后,各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关税壁垒,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到1969年区域内已给予95%的关税项目以自由贸易地位,其余的5%都是由国际性协议或其他专门协议所安排的商品。因此,各成员国之间现已实现关税互免。在对外贸易方面,对进入该地区的98.4%的商品实行统一的关税。1969年洪、萨发生武装冲突,两国中断外交和贸易关系。洪还关闭了连接五国的泛美公路,并宣布退出共同市场,使该组织面临严重危机。1973年洪都拉斯回到共同市场,同年8月五国成立了“重建共同市场高级委员会”。1975年10月五国总统和巴拿马首脑共同研究制订了《中美洲社会和经济共同体方案》。1980年五国和巴拿马外长又发表《圣何塞宣言》,决定加紧研究恢复中美洲共同市场。但是由于政治动乱和外债负担沉重,成员国为维持各自贸易平衡、节省有限的外汇,破坏了共同关税制度,使地区间贸易逐年大幅度下降。因受国际市场影响,又无力采取共同的保护措施,一体化进程缓慢。80年代以来,为了振兴共同市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五国副总统和经济部长等官员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和磋商,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美洲的发展计划和为实现经济一体化所作的努力。欧共体是中美洲共同市场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投资者。1984年以来,欧共体、中美洲和孔塔多拉集团国家外长,就加强与中美洲的政治和经济合作问题举行了5次会议,达成了一些协议。美国是中美洲共同市场的最大出口市场和投资者,美国国际开发署向共同市场总部提供部分经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